更多>>

学院动态

更多>>

研究成果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科建设 » 博士后流动站 >> 正文

我院举办第六届“发展学术论坛”

来源: 发文时间:2014-12-08
 
我院举办第六届“发展学术论坛”

20141123上午,在发展研究院应用经济学重点实验室举行了第五期“发展学术论坛”。本期论坛邀请我院院长杨先明教授和云南师范大学周文教授作为点评嘉宾。主讲人是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在站博士后杨永华博士,她主讲的题目是:中国-东盟生产网络形成动因研究。该论文主要针对中国-东盟生产网络的形成由分割生产节省的成本和服务联系成本决定。分割生产节省的成本由两国的要素成本(工资)差距决定。服务联系成本与分割程度正相关,且相互影响,服务联系成本下降使分割程度加深,而分割程度加深使服务联系成本增加。实证方面,主要通过中国与东盟六个主要伙伴国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得出的结果来支持理论预期。

 

 


 

  出席本次论坛的老师和同学们人数众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认真倾听主讲人的陈述,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每个发言者都能够从自身的研究领域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建议,杨永华博士针对每位老师和同学提出的疑问积极地作答,与此同时,她表示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于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本次论坛还邀请到了我院的副院长梁双陆研究员。梁双陆研究员在国际分割生产及产业内贸易方面颇有建树,他认为该论文没有突出“中国东盟”在生产网络上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实证得出的结果也适用于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此,在构建指标时还需要认真考虑“中国东盟”在国际分割生产中的特点。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黄宁副教授也参加了本次论坛。黄宁副教授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方面也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论文的篇章结构不太合理,建议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路,先分析全球国际分割生产的形成动因,之后再根据“中国东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思路可能会更加清晰。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是王婷副研究员,她针对理论模型部分和实证分析部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两个部分并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模型确实是在剖析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动因,但是,到了实证分析就仅仅是针对所选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这样做的弊端就是会遗漏很多影响国际生产网络形成的因素,导致结果的偏差。



 
我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许庆红、崔昊、刘政等博士以及我院博士研究生李波、刘燕、梁萍等就论文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模型的选择和指标的选取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许庆红博士从社会学的角度考虑在“中国东盟”的生产网络的形成过程中,是否存在社会因素;肖远飞博士和李学华博士都认为论文的结论都点太过简单,没有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仅仅是对前文的一个小结;崔昊博士认为在理论模型的构建上应该针对本文的特点进行修改和拓展;李波建议作者拓宽思路,考虑其他因素对于“中国东盟”生产网络形成的促进作用,例如:关税壁垒、港口贸易等等;刘燕和梁萍都认为该论文所涉及的面过大,导致论文在写作过程中不精不深,建议针对某一点进行深入研究。

 
周文教授就上半场的讨论做了细致的点评,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的观点。首先,周文教授认为文章的文献部分并没有体现本文题目的想法和初衷,文献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建议做进一步修改;其次,结论部分太简单,在这一部分更多应该紧扣题目,并对未来的研究做以展望;再者,论文的题目还有待改进,题目要有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一点对于论文的写作至关重要。最后,周文教授非常赞同上半场发言老师和同学们的观点,他认为每位老师的发言都很精彩,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都很有建设性,充分体现了大家的学术科研能力,同时也对主讲人有很大帮助,这样的学术论坛为大家提供了充分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

 
杨先明教授就下半场的讨论做以点评。首先,对杨永华博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认同了该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思路;其次,杨先明教授表示很高兴能够看到很多不同研究专业的老师和同学能够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观点,文化是想通的,没有专业限制,只有开拓的研究视野才能写出有深度、有意义的文章;同时,建议作者充分吸收发言老师和同学的观点,从更加综合的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最后,杨先明教授表示自己在本次论坛中收获很大,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启发了自己的思路,相信大家也会有所收获,每一次论坛对于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所以,杨先明教授希望我院的“学术发展论坛”能够坚持举办,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同学能够参与其中。
    最后,在主持人的总结和大家的掌声中结束了本次论坛。